Sunday, June 29, 2014

皓永《成佛之道》p95-105_心得报告


这里讲布施的重要性在于布施需要由悲悯和尊敬的心为动机才能修福业,继续得人生来学佛。虽然看了这一章,我脑子里只想到财布施因为我对钱执著。话说在近期的行者培训营都没有觉得一定要做布施因为我觉得已经是助教也出了力。布施就是在训练我放下执著钱的心,可是我没想这样的布施是在种福田,为自己在学佛的道上铺路。因为要布施,心里终有一些对钱要给多少的拿捏。那么有这个会量的心是可以的吗?

 

另外在工作上,我被允许用公司的钱在出差时请客,在社会上来讲是做了人情而得了良好的关系。那么在佛法上,这里有善恶之分或有无功德,算是以尊敬心布施吗?

 

[凡夫还有不活畏,所以不敢像大菩萨可以尽其所有去做布施。凡夫做布施量力而为就好,一旦布施了就不要后悔。

用公司的钱请客是一种应酬,是有利益关系、有求回报的,跟以尊敬心布施是不同的。]

家民《成佛之道》p95-105_心得报告


勤修三福行,愿生佛陀前。

三福行:布施,持戒,修定。曾经,觉得这三行是很难拿捏的行为,出发点是很摸糊的。到底是为了将来得到好福报、好生活才行布施,持戒,修定?还是依佛陀所说的法,清楚知道这就是修行的方向呢?

不过,随着学佛修行的日子一天一天的增长,发现到之前的想法都无所谓了,因为现在的生活都是围绕着这三福行:布施,持戒,修定。生活上每天都是在勤修这三福行。正法就是如此,它是很自然的体现在生活上。不用去想,它就是应该做的。也因如此,生活都很踏实。

一切都皆始于见闻佛法。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愿得生生世世,见佛闻法。

家民合十

[已生善令增长,请继续勤修三福行,进一步与人分享勤修三福行的好处。]

 

Thursday, June 26, 2014

溢隆_成佛之道p82-98_心得报告

最近的天气都已经很热了,热得整个人都提不起劲。书中提起生理情况真的不可思议,以前以为地狱是在另一个地方,但其实它是在我们的脚底下!而且还是在地球中心!了解后,我感觉到活在地狱的痛苦。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觉得很痛苦时,我们可以选择离开休息一会儿,思绪平稳了后就能够转境。但是活在地狱的众生却不能,无时无刻都活在痛苦当中。想起当自己叫天不应地不灵时,我怕得很。心智长时间在这样的状态,恐怕去不了好地方。当自己恐惧时,很庆幸有时候可以忆念三宝的功德。当自己长时间处于这状态下,我很感恩,因为自己暂时脱离了。
提到天趣,我比较喜欢到无色界,当然自己是以解脱为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认真地修行是肯定的。在三界里,苦乐都是短暂的,决定于自己的善恶行业。我很开心因为自己可以接触到三宝,虽然以前家人都不断地劝我,修行等老的时候才修,年轻不要这么迷。但是我看了很多说这些话的人,老了后并不有修,日子越过越苦。如果我年轻时就体会到这些道理,我就立刻能好好地活着,为什么要痛苦了半辈子才感受到?


[很好,修行就在当下,学会关照自己的痛苦,就能放下自在。]

Tuesday, June 24, 2014

慧琦《成佛之道》p37-49_心得报告

闻法趣入这一章,让我看到更多自己的不足,种种的烦恼,习性,重病,和心病反复的出现还是常常无法让我的心清静下来,我发现这些不足也同时可以造成行动力缺乏。原来听闻佛法的当下,是需要一颗专心、没有怀疑和清静的心,才能达到闻法的功德。
向佛学习,不只是要闻法,还要亲近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去做。佛法僧三宝就是指引我们向往正确的思维和正命的良医良药,以帮助我们达到解脱苦的解脱之道。只有愿意痛下定决心,如佛所说而努力修行,久服良药后才能见效。
心中的杂念,我觉得惟有忏悔和多做静坐才能清静自己的心,不让它升起。此时此刻,我想起行者培训营的咒语:不为发生做反应,只为目标做行动!
人身难得,但是学佛更难得。把握学佛的机会和正确的行动,才是愿意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和为社会贡献。我愿意欢喜再做下一次!


【对治妄念的方法:念生时不迎、不拒;念住时不捕、不捉、不执、不取;念灭时不追、不逐、不忆、不念,心就像在站岗的卫兵,看着人来人往(妄念),但卫兵只是站稳岗位,不随着人跑,这样就不会随着妄念跑,妄念自然消灭。】

诗云《成佛之道》p 37-49_心得报告

听闻佛法时,不止应该远离三种过失,并且应抱着病想(自己有病)、医想(只有佛弟子才能治疗好)、药想(需要服药)、殷重疗治想(需要久服才会好)的态度。

人身已很难的,而且还要远离八难才能听闻修学佛法。此身已入宝山,切记莫空手归。

愿时时能在佛学路上勇猛精进。

[常行布施、持戒、禅定这三福行,就能修福修慧,累积成就佛道的资粮。]

美秋《成佛之道》p37-49_心得报告

这一篇《闻法趣入》,道出了听闻正法、亲近善知识的好处及重要性。尤其在这资讯错综复杂的时代,闻正法和亲近善知识是很重要的,不然被误导了都不知道。

如器受于水,如地植于种,应离三种失,谛听善思念。
很惭愧,有时候会分心,或忘了所听闻的法。。。印顺导师提到闻法而求有利益,必须离去三种过失,好好的听闻、思惟、忆念才得。希望在这方面自己可以改善。
很喜欢这一句“法如镜子”,是要我们反照自己、观察自己是否有过失或功德再做调整。

无论学习什么,导师是很重要的。而在学佛过程中,善知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经常都希望遇到好的善知识(如印顺导师提到的)引导我们趋向成佛正道。

非常感恩可以得人身、听闻佛法和亲近善知识,还要一帮法侣一起学习。“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是在是要珍惜、精进修行。可是就如之前提到的,我们很容易被“蜜糖”、六根感受所迷惑,很多时候容易因一些事情而烦恼等。幸运的是,我们还在学佛道路上,知道还没有做到,就继续做,终有到的一天。
 
而佛陀说过,不要只是听闻还要去实践。人命在呼吸之间,修行是无时无刻的。勇往直前的行去才能于佛法有所得益。莫使入宝山,垂手难空归。突然想起大峰禅师说过:Only go straight, just do it!
啊!天气很热,风扇嗡嗡翁,凉快~


时时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正确的操作。

祝福大家!

美秋 合十

[听闻佛法就像种种子,听不懂或忘了所听闻的法,都没关系,只要继续不断的听闻,就能让种子发芽、成长。]

怀友《成佛之道》p37-49_心得报告


六月二十二晚,天热如锅,脑袋溶解无法操作。因此附上我的精简心得:

闻法能知善和恶,知了止恶得清明,心乐容易登彼岸,听闻佛法有八难,首先需投生在人道,还要身在有法处,远离邪师及外道,六根健全有慧根。

若是以上都具足,需有正法善知识,善知通达定与慧,深入经藏有悲心,云云众生能巧说“

寻得善知需珍惜,良师观德莫观失,闻法应离三种过,心有成全或散漫,或者不受及健忘,空有理解却无用。

身心三毒无止境,应有重病良医想,病入膏亡良药医,此药犹如照明镜,观行观心名修行,过失应当常忏悔,良行应生欢喜心。

人有回顾及推理,再有梵行及勇猛,学佛就如海中龟,升头钻进海中木,这么难得的机会,莫入宝山空手归!

[你尝试把要点整理成偈颂形式,这很好,但是你自己的心得呢?]

家炜《成佛之道》p37-49_心得报告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因为,如听法而不能如法,那就不能得到闻法的功德了。
这几年里,参加活动、办活动;办活动、参加活动…….. 不断地循环循环,进而慢慢的迷失;为了做而做;为了承办而承办,然后就以为自己很厉害、自大。开始发现自己原来,很久没有进修佛法,都一直在付出,把自己掏空,反而忘了要补充。
所以,在两年前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不定期进修,行愿茶会,是我“回归”的起点。进而让自己可以迷失时,行愿茶会可以及时给我一个平台,让我好好的洗涤,补充自己的身心灵。虽然,中间会有退心的出现;但是,总会在最后关头放弃这想法,因为这是我的功课,不断复习的功课。
祝福大家~
[为大众服务是在修福,自己进修佛法是在修慧,两者要平衡,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才能成就佛道。除了参加行愿茶会,也需要参加禅修,才能更进一步提升自己。内修功夫扎实了,才更有能力去帮助众生。]

可嘉《成佛之道》p37-49_心得报告

这次心得有点像是拼了死命硬挤出来地。

老实说,这次我喜欢它所说的四大条件:
(一)  亲近善士
(二)  听闻正法
                 (三)  如理思惟
                 (四)  法随法行


其实,在上一期的行者培训营,我已经是无心参与了。原因不过是因为参与了一段时间,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我感觉到我的人生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正当我萌起退出之心时,我忽然想起家民。因为他总是如此的正面和活泼,对人生又很有自己的一套。如果我就这样退出了行者培训营,我还可以去哪里接触到像他这种类型的人呢?正因为有了这个想亲近这位善士的念头,而让我继续参与了行者培训营,进而引发了让我学习更多的机会。

至于在听闻正法的方面,我一向都极少在进行。我都喜欢读些有意义的书,如侯文咏的《不乖》,蔡志忠的《道德》,丹的《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等。这些书本令我透过阅读理解他们对人生的诠释。或许他们所说的与佛教的正法有差异,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是透过他们认真面对生活后的体验。

关于如理思惟与法随法行,我还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有进步了,多写几篇就不用硬挤了。多阅读佛书,你就会知道佛书和世俗的书有何不同。如理思惟是去审正思惟所听闻到的法,能成就思慧。法随法行是指修习八正道。]


佩吟《成佛之道》pg37-49_心得报告

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佛就要听闻佛法,不然怎么懂佛教的法呢?对于我来说,自己看经典是比较难,因为我看书较慢,有时又会懈怠,所以我会比较喜欢听师父、善知识说法。听法要专心、以清净和恭敬心听,听了要记得并实修。听了法后有时候会忘记了,我想可能心还不够专注。而且听了后要有感觉,有感觉才会有不同的学习。当然我也会尽量精进地看佛书,毕竟也是闻法的其中一个途径。

原来我们都病了。贪嗔痴就是我们的病,所以我们要服食佛法这法药来医治我们的心病,并要感恩佛陀和佛弟子为我们带来良药。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原来我们有机会为人、听闻佛法是那么那么地幸运。想想也是,有些人明明知道佛法,可是却没心听或修。八难这些障碍我们都逃过了,剩下的障碍就是自己的心了。既然知道世间无常,佛法无量,为什么还没有那么强的出离心呢?这应该都是我要修掉的贪嗔痴吧!


佩吟合



[还没有很强的出离心是因为还未真正尝到生老病死的大苦!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色身逐渐败坏时,人生经历了种种苦难,才会觉得苦,但这是第四种马。提升自己吧!从别人的遭遇中也能去体会到苦。]

旭腾《成佛之道》p19-34_心得报告

        很美的六和敬,如果世间的众生都奉行六和敬,哪来的我见呢? 大家都完完全全地为群体从自己、家族乃至团体公司,都以大体为主,自己第二,这可真的是体现出无我的意境。当然争执依旧存在,不过大家都完完全全大众第一的话,自我就无处可现了。不行,就继续谈到行为止。

       甜头啊!甜头啊!很多时候都会陷入其中的迷惑,只有多念无常临袭,转过念继续修行。


[是的,能够处处以大众为第一,不但能降伏自我,也能够与人和乐共处。]

Sunday, June 22, 2014

御珑《成佛之道》p83-98_心得报告



祝福与感恩。

这一章师父把五趣中的状况都描述了一下。

地狱趣,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旁生趣,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饿鬼趣,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人趣,苦乐参杂;是五趣中“升沉之枢纽”。上升或下坠,一切都由人身行善作恶开始。警惕,不要失人身;欢喜,得以修持证佛道!

天趣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天趣最福乐,身胜,寿胜,乐胜,定胜。

听闻佛法,信,解,行,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既然你已经感受到三恶道的苦,也知道人趣好修行,就要发愿尽形寿勤修三福行(布施、持戒与修定)以确保自己能够生生世世得人身,修行证佛道!】

御珑《成佛之道》p63-83_心得报告



祝福与感恩。

得知了三宝的功德,了解了闻法的重要性,及发愿作为学佛过程中的方向性,此时此刻导师又为我们开讲了[五乘共法]。这一章节的开始,导师提了两个重点:1)正见;2)正命。

对于我而言,这一章提醒了我,什么是做人基本应该有的人生观,然后什么是应该择善而固执之的:

正见有善有恶
-       做人要会分是非黑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       这里师父给了几个标准:1]心净否?(无贪嗔痴,惭,愧乃心清净的因素。) 2]利人否?

正见有业有报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生不变的定律!!
-       这里师父举例了业力招感果报的力量,及业力是如何操作的。
-       在还没修证解脱前,业力不失坏!!

正见有前生有后世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正见有凡夫有圣人
-       世上的确有圣者,有解脱;圣者有真智慧,大能力,有种种功德
-       凡夫与圣者本来同样报得 [有识之身] 。只因凡夫疑痴 - 以无明为主,这才繫缚在生死中,不得自在!

赶紧修持吧,“莫使入宝山,垂手叹空归”。。。

【能够掌握世间正见的内容,非常好!接下来,让自己在面对生活的各种发生中,依据世间正见的内容多加思维推论,直到养成坚定不移的见地,做到择善而固执之。】

长智《成佛之道》p83-98_心得报告



这一章五乘共法里提到地狱界的众生是求死不得每天都是受苦而且时间是过得很慢的。畜生道的众生为了生存都得互相残杀强者为胜大的吃小的。为了生存每天都得造业。我们人身真的难得,而且是求之不得,加上我们还可以修行。当遇到逆境或挫折时,我们往往不想做人。一个太悠闲的人也会感觉痛苦,会开始感到人生没有意义,不想继续生活下去。但一个修行人就会很少有这个问题。

我们主要的烦恼的来源是我们都离不开色界,求乐厌苦,都是不愿坠落恶趣,但这不会因我们的虚愿而成功。苦果的现前是会过去的但善业的力量也是有限,所以福乐也会过去的。趁我们有能力要修善,唯有止恶行善,才能离苦而得乐。

【有两个观点要提出来修正:
一、  除少数的高级畜生,大部分是没有造业的能力,只是在受报。
二、  人主要的烦恼来源是由欲界的三不善根(贪、嗔、痴)发动,而造作种种的恶行。】

【修行人深切感受到人身难得,不会轻易放弃生命,他们必定要把握此身积极止恶行善,离苦得乐。那你是修行人吗?】